9月15日下午2点,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高级研究员、中国项目主任陈志钢教授在经管院报告厅为我院师生作题为“Assessing Farmers’ Coping Strategies in Response to an Aggregate Shock: Evidence from the 2008 Wenchaun Earthquake in China”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周曙东教授主持,刘华、耿献辉、曹历娟、纪月清、田曦等学院教师和相关研究生参加并聆听了报告。
报告开始前,周曙东教授对陈志钢教授和他的研究方向做了简短的介绍,并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陈志钢教授在正式开始报告前先对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作了介绍,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是由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倡议赞助的非政府国际组织,成立于1975年,主要致力于研究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食物政策,以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正式报告开始后,陈志钢教授首先对本次研究的背景作了介绍,发展中国家农民有广泛的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这些风险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取决于冲击的性质。汶川地震是21世纪最致命的自然灾害之一,造成132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事后中国政府提出1万亿人民币的灾后重建计划。介绍背景后陈志钢教授提出本次研究要解决的三个问题,一是汶川地震对农民的财产有什么影响;二是农民会采取什么策略应对冲击;三是冲击怎样影响应对策略的选择。接下来陈志钢教授对数据的来源作了介绍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家庭直接损失、直接应对策略的选择、非正规信贷等内容。本次研究采用DID模型进行分析,估计地震对资产、收入和消费的影响,以考察农户的行为调整。通过模型分析得出三个短期动态影响,一是相较于非受灾区,受灾区农户增加住房投资,减少耐用品的消费支出,非生产性资产没有太大变化;二是尽管2007年后两个区域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所增加,但是对农村家庭福利的不利影响也是很明显的;三是与初期的预期相反,家庭消费量明显增加是在2009年而不是2011年。最后陈志钢教授得出本次研究的结论,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对资产造成严重的损害,但对收入的不利影响相对滞后。应对策略中最重要的是农民耗尽积蓄重建,其次是政府救济、银行补贴贷款、非正规信贷等。在面对冲击时农户会采用收入多元化、事前劳动力供给调整自己的行为。
在互动提问环节,在场师生积极踊跃提出关于本次研究的问题,陈志钢教授都对此作了认真讲解,最后,在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中结束了本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