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际贸易专题讨论》教学安排
一 《专题讨论》课程要达到的目的
1 研讨当前国际贸易热点,深入了解其现状,集思广益,拓宽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2 选择相应研讨题目,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较高质量的课程论文,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与文字表达能力。
3 在规定时间内,宣讲论文观点,回答质疑,提高学术语言表达能力。
4 对报告人的演讲进行评价和质疑,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本期《专题讨论》内容
1 金融危机与贸易自由化
金融危机与经济贸易自由化有何内在联系。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美国金融危机是中国大量出口造成的?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购买美国货”条款评析。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外贸增长方式如何调整。
2 WTO新一轮农业贸易谈判
农业贸易谈判的背景、谈判重点、谈判过程与进展,各方的主要分歧及其原因,谈判前景,中国的利益所在及所持立场。对已达成框架协议内容的理解与评价。
3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合作的利益及其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大陆与港澳贸易便利机制,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贸易关系(基础、合作方式及发展潜力)。中国与日本、韩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4 国际贸易与投资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相互关系及其实证研究。以中国与世界、中国与美国、中国与欧盟、中国与日本为例,总结出一些规律。
5 农产品贸易争端
贸易争端产生的基本原因:贸易自由化目标与国家利益目标的对立;农产品贸易争端的具体原因:农业产业安全需要、食品安全需要、环境安全需要、国家安全需要;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农产品贸易争端的特点;农产品贸易争端的形式:倾销、补贴、动植物卫生检疫、技术性贸易壁垒、SA8000等;中国规避和应对农产品贸易争端的政策措施。
建议选题:
1.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2. 资源进口与产品出口协调研究(铁矿石与钢铁、木材与家俱、棉花与纺织品、)
3. 资源进口与产业安全
4. 当前贸易保护的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
5. 我国为何成为世界“二反二保”的重灾区
6. 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
7.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原因分析
8. 近期世界粮价暴涨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9. 国际粮食贸易态势与中国粮食安全对策
10.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中的农业合作
11. 新时期中美贸易争端的焦点
12. 中国与印度主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13.世界纺织品贸易态势与中国纺织品出口前景及对策
14.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由大变强的应对策略
15.中国扩大进口的意义、行业选择、安全控制及其政策选择
16.WTO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为何如此艰难
三 《专题讨论》的具体要求
1 根据以上题目,选择其中之一认真准备,完成一篇5000字左右的有一定质量的论文。
2 每个题目选择1-2个主报告人作中心发言,时间限定为15分钟,每个主报告由2-3个评论人,评论人对主报告人的论文认真审阅,写出500字的书面评论意见,并结合主报告人的发言进行评议。评议时间每位不超过5分钟。
3 《专题讨论》的其它参与者对主报告人和评论人的发言也可以进行质疑。自由质疑每人的发言不超过3分钟。
四 《专题讨论》的时间安排
1 第2周(3月3日),布置本期《专题讨论》的内容及要求。
2 第3-9周(5月1日以前),选题、准备并完成论文初稿。
3 第10周,确定主报告人和评论人。
4 第12周(5月12日)-17周(6月16日),分6次进行讨论。
五 《专题讨论》课程成绩
根据论文、评议书和课堂发言的质量综合评分,其中论文占70%,评议书占10%,课堂发言占20%。
六 讨论地点
逸夫楼5078
七 其它
李岳云联系方式: 电子信箱 liyy@njau.edu.cn 办公室电话 84395752
手机 18951799301 13815858320
课代表:
附件:
点击浏览该文件